蒙古國訪問記

原標題:蒙古國訪問記

□郝益東靜電機保養

十幾年來,我曾幾次籌劃訪問蒙古國,一直未能成行,今年終於得償夙願。

8月5日下午,我和來自全國部分農業大學的教授在賈幼陵團長的帶領下從呼和浩特赴烏蘭巴托。

飛機起飛後,向北越過綠色濃重的陰山山脈,接著是不太寬的農田帶,然後進入荒漠草原。茫茫大地漸漸失去綠色,沒有樹木、畜群和民居。這就是古籍中的“大漠”,其中蒙古國部分是現在冠名都含有“戈壁”的4個省。大約還有1/3的航程時,大地的顏色開始由黃變綠。臨近烏蘭巴托上空,歷史上著名的土拉河出現在視野中,草原、河流、丘陵、城市構成的美景與呼倫貝爾十分相似。

在烏蘭巴托,新老城區從早到晚都是車水馬龍。近幾年,蒙古國經濟增長率很高,小汽車正在快速進入傢庭,新建高樓也除油煙機不斷增加。遊覽著名的蘇赫巴托廣場,突出的感受是寬闊、整潔、莊重。廣場北側的總統府和大呼拉爾議會辦公樓原先是計劃經濟時期建成的簡約式建築,前幾年對南側進行改建,按蒙古文化風格進行設計,既大氣又有特色。

哈喇和林是800年前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確定的都城。元世祖忽必烈將大都即現在的北京做為首都,將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做為夏都後,哈喇和林成為統治漠北的嶺北行省治所。元朝被推翻後,哈喇和林被摧毀。北元時期在原皇城舊址修建瞭額爾德尼召,在墻基上修建瞭108座白塔。這些400多年前的古建築現在部分保存完好,具有漢、藏、蒙兼容的風格。額爾德尼召西側緊鄰一個大型農業墾區的總部,古都遺跡和新興城鎮共同構成瞭哈喇和林如今的面貌。

庫蘇古爾湖周邊森林密佈,原住民查騰人以馴鹿遊牧為生,生態環境保存在原生狀態。湖濱形成蒙古國最著名的旅遊區。我們一行參觀遊覽後,晚上投宿省會城市木倫。

在蒙古國,最有意思的是“蒙古包圍城”現象,這源於一個法律規定:公民可以占有0.7公頃土地居住。因而從烏蘭巴托到省會乃至縣城周邊都有多少不等的土地被成片圈占。有的蓋起瞭“木克楞”等固定房屋,但大部分隻是暫時搭起來的蒙古包,在發生自然災害時起到瞭應急安置的作用,但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也引起瞭廣泛討論。

上世紀90年代轉軌後,蒙古國的主流意見是生產與社會都要維持遊牧傳統,但是20多年來牧民生活、生產救災、草原生態等一系列問題難以解決,因而領導層現在談到畜牧業時,更多地使用“牧民享受現代生活”“推進集約經營”等新概念,沿途觀察,遊牧生產方式的變革正在發生,牧民居住事實上已屬於半固定狀態。所見的“浩特”都是好幾戶集中居住,少的四五個蒙古包、多的十幾個蒙古包共用一處棚圈。有的還用園木建成“木克楞”房舍。現在牧民搬傢需要租用大卡車,其成本之高是過去用牛車搬遷所無法相比的。在仲秋8月所見的牧戶,很多都住在過冬棚圈的旁邊,說明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並不搬遷。搬遷受限便失去瞭遊牧追逐新鮮牧草的最大優勢,必然促進基礎建設。在河流、湖泊附近水草條件較好的草場上,可以看到牧民居住的浩特營地密集分佈。隨著牲畜的增多,分散放牧壓力的客觀要求必然沖擊傳統的自由放牧形態。

乘汽車到西北4省的考察,沿途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山丘等優美景色目不暇接,真可謂漠北世外桃源,到處都是適宜放牧的優良草場。所見畜群形成的總體印象,一是牛很少,這使我想起到蒙古國後即聽到的一種議論:“蒙古國以畜牧業著稱,為什麼糧食自給瞭,牛羊肉卻供應不足?”我想實際情況可能隻是牛肉來源缺乏。二是犛牛多,每群幾十頭至上百頭不等。三是山羊多,綿羊少。羊群中山羊普遍超過一半,而且多是抗災能力強的黑山羊和紅山羊。四是馬群數量較多,分佈也較為普遍,這樣的畜群結構主要是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例如抗災能力最強的犛牛、馬、深色山羊比例較高,而對牧草和水源條件要求稍高、抗災能力略顯遜色的牛、綿羊在畜群中的比例較低。

今年蒙古國的牲畜頭數達4500多萬頭的歷史最高水平,這對前些年屢遭旱災、雪災打擊,損失瞭上千萬頭牲畜的牧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

記得上世紀60年代,我所在的錫林郭勒盟提出牲畜頭數率先達到一千萬頭的目標而與當時的蒙古人民共和國競賽,這在那個年代被視為社會主義優越於修正主義的一個標志。1989年,錫盟牲畜數量超千萬之後,目標轉向瞭發展集約經營和治理超載過牧。而現在蒙古國的牲畜卻增加瞭四五倍,而且還在高速增長,顯然是其優勢所在。

蒙古國去年已實現糧食自給有餘,在計劃經濟時期建立的農場都已恢復生產。從2008年開始實施的“第三次墾植計劃”支持瞭1100多個農戶興辦機械化農場。過去蒙古國也有過乳制品和牛羊肉短缺現象,主要是流通和分配體制造成的。這次訪蒙發現,他們的畜產品經營已經十分活躍,所見到的城鎮、路邊店、旅遊點、牧民傢,都看不到食品缺乏的樣子。

我所寫的《草原天道——永恒與現代》一書,全方位梳理瞭古今中外草原文明的演進脈絡。“永恒”指草原上生態循環、物質生產、民族文化的永恒屬性,具體描述瞭草原肉類是永恒的珍品;“現代”指比較瞭遊牧變遷的5種結局,證明現代化是草原畜牧業的最佳出路。這本聚油煙靜電機焦蒙古草原進而論及歐亞草原乃至各大洲草原的書,今年7月漢文修訂版和基裡爾蒙古文即“新蒙文”版同時發行。中國獸醫協會會長賈幼陵先生決定將贈送該書列為出訪蒙古國的一項交流內容,中國駐蒙古國的大使和參贊在會見我們時也講到,書的內容切中一些現實問題。當前中蒙畜牧業方面的科技交流非常重要,他們商定要將基裡爾蒙古文版的《草原天道》列為外交活動的贈品,這意味著我的這本書將會進入蒙古各界高層人士的手中。此行在蒙古國的贈書和發佈得到瞭很好的反響。

他們還講到一次受西方外交官之邀做客,主人烹制的主菜卻是從英國帶來的澳大利亞羊肉。對舍近求遠另覓“澳——歐——亞”國際旅行的羊肉,對方給出的回答是“為瞭安全”,我們解釋可能還有加工流通問題。因為我們平常所說的羊肉,其實在國際市場上分為兩類,Lamb即羔羊肉是中高檔羊肉,Mutton是老羊肉和大路貨,而傳統畜牧業是沒有這種產業細分的。歐亞草原肉類要想像美洲草原牛肉、大洋洲草原羊肉那樣被國際貿易的高端市場所接受,則有待於產業鏈的整體完善,而這正是寫作《草原天道》一書的出發點和歸結之點。

蒙古國實施“礦業興國”的戰略,作為內陸草原,保護自然生態的問題非常重要,如何堅持綠色發展已成為蒙古國的一大課題。





512F59CA568BB2D0
arrow
arrow

    qgi468oy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